山西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尸骨层厚度约0.6米

时间:2022-10-08 11:31:06 | 浏览:366

来源:山西晚报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尸骨层厚度约0.6米且呈带状分布20多米日前,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

来源:山西晚报

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

尸骨层厚度约0.6米且呈带状分布20多米

日前,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

玉米地里发现尸骨层

新发现的尸骨层遗址位于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南王庄村的一处茂密的玉米地中。

高平市长期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郭庭荣、当地民俗文化学者王永忠均为高平市政府“长平之战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专家评审组成员。据郭庭荣回忆,最近在走访南王庄村古建筑玉皇庙、关帝庙时,听说村西田地里发现了大量尸骨。

7月10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与郭庭荣、王永忠以及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相随,一同前往尸骨层现场进行勘查。

村里种植的玉米已超过一人多高,由于接连降雨,松软的地面泥泞难行。在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进保、村党支部副书记巩书明的引导下,郭庭荣、王永忠等人在村西的一处上下均种满玉米的土崖处,看到了裸露在黄土层外的尸骨层。

长平之战发生于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场长达3年的战争在高平留下很多遗迹,有470个与长平之战有关的地名和村名,其中与战争有直接关系的不少于400个,其中南王庄、谷口、王降、王何、企甲院、箭头等村所在地是长平之战的核心战场,这些村名就是对长平之战最深刻的铭记。

头盖骨、腿骨、臂骨、关节骨……交叉叠错、不规则堆积的白骨层呈带状朝东西方向延伸。经测量,尸骨层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距土崖顶端地表约2米。除土崖裸露出的尸骨层外,可能是受雨水的多次冲刷,在其周围的地头上,已经发酥的尸骨随处可见。

46岁的王进保说,发现尸骨层的土崖下面的耕地,早在1983年前是他家的自留地。小时候经常到地里帮着大人做农活的王进保清楚地记得,由于长年受夏季雨水冲刷,比自家地高出两三米的土崖地塄子经常出现坍塌,“那时就经常发现裸露出的很多人骨头。为了种地不受影响,大人们就让我用箩头把骨头装上倒在附近的河沟里,一次捡好几箩头,其中就有好多的头盖骨。”

南王庄村东与王降村为邻,并与谷口等村庄接壤。此处有条河道,当地人称王降河,原属丹河一条支流。“此河道也是谷口、王降通往南王庄的古道。”郭庭荣说,唐代李隆基就是沿着这条古道前往潞州就任的。如今,在南王庄村南的谷口村,有一座“骷髅庙”,就是李隆基为祭奠长平之战被白起杀死的40万赵国将士冤魂而建。

附近曾发现多处尸骨坑

2200多年前发生在高平境内的长平之战,《史记》记载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1995年,在高平市永录乡将军岭下发现并发掘保护了“一号尸骨坑”,累累白骨直观地让后人感受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惨烈。

由于永录一号坑仅发掘遗骸130多具,离历史上记载的“四十余万”相差甚远,为此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郭庭荣表示,白起杀降并非只在一个地方,而是以丹河为轴线分布在沿岸的多个地方,千百年来,丹河沿岸不断有尸骨出土,也不断有人处置这些尸骨。

查阅高平相关历史文字记载得知,宋代运判马城曾“以前后左右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金代高平县令王庭直将“岸崖颓裂,露骨数车……尽载于坟围”;明代高平县令许安遇将高平城附近之骨骸掩埋后,刻“掩骼记”碑立于城南关。

进入新旧世纪交替年代,埋有大量尸骨的尸骨坑仍屡次被发现。

2011年5月初,在高平市永录乡后沟村附近,一处长平之战遗留下的200多平方米的尸骨坑遗址被发现。另外,在丹河西岸的寺庄镇柏枝庄村,也发现了尸骨坑。

永录村、南王庄村分别位于丹河东西两岸,两村相距也就四五公里。而位于丹河西岸的南王庄村西有座山丘,被称为“白起台”。传说是白起在此将赵军尸体、尤其是砍下来的头颅高高堆起,封土夯实垒成方锥形高台,以此炫耀自己的军威武功。

根据南王庄村发现的这处尸骨层现状,郭庭荣分析推测认为,这处形成带状的尸骨层很可能与长平之战有关。

以前有种说法,认为当初秦军处决赵军战俘后,没有专门挖掘填埋赵军尸体的深坑,而是本着就近原则,将尸体抛入附近的沟渠等地势低洼处草草掩埋,在尸体上只覆盖了薄薄浮土,甚至还不能把尸体完全盖住。但南王庄发现的这处裸露出来的尸骨层虽说距种植玉米的地表约0.5米,但却埋葬在距土崖顶部地表2米多的深处,不能算是“薄薄浮土”。

被发现的尸骨层位于丹河支流王降河河道内,王永忠推测认为,也可能是在2200多年中受雨水冲刷、河水改道等因素影响,使得大量坍塌的泥土日积月累、覆盖其上。

在现场的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南王庄村发现的尸骨层,他们将上报省文物局,并将根据批复结果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高平具有天然的文化优势。2019年,高平形成“长平之战”发生地文化开发利用的共识,着手进行长平之战国家文化公园的修建规划编制工作,以进一步擦亮“长平之战发生地”这张独有的文化名片。

山西晚报记者 李吉毅

相关资讯

山西大同力推“文化游”点燃古都文化“烟火气”

大同启动2022年云冈文化旅游季活动。 王中勋 摄中新网大同7月18日电 (杨佩佩)18日,中国古都大同推出六大板块38项大型文旅活动,聚焦“文化游”,为民众送上“文化大餐”,以此点燃古都文化“烟火气”。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美誉的山西

山西晋中榆次:完成划定区域内38858人份核酸采样检测均为阴性

(抗击新冠肺炎)山西晋中榆次:完成划定区域内38858人份核酸采样检测 均为阴性中新网晋中1月24日电 (记者 杨杰英 张云)23日晚,山西省晋中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榆次区以高村为中心向外拓展的12.8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情况。

薄一波故里,千年古沙场:山西定襄

定襄定襄县是山西省忻州市所辖,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三面群山环抱,境内四水贯流。全县地形由东向西呈簸箕形。北面以将军山五台山余脉与原平市、五台县毗邻,东南以文山、系舟山与盂县、阳曲县接壤,西与忻府区相邻。定襄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

山西临汾:春风浩荡春潮涌

乡村天地阔,临汾春耕忙。开春以来,临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针对去年小麦晚播实际,全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全面开展了夺夏粮丰收行动。在平阳大地广袤的田野上,处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焕发勃勃生机。唐尧

山西长治上党区委副书记、区长段尧刚深入振兴新区振兴村进行调研

1月2日,长治上党区委副书记、区长段尧刚深入振兴新区振兴村就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安全生产及稳定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区自然资源、能源、卫体、应急管理、文旅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中,上党区委副书记、区长段尧刚一行详细了解振兴新区振兴村

提档升级!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8月19日在山西汾阳开幕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云小鹏 秦瑞鹏 记者秦海峰)遥指杏花,醉美吕梁。“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将正式提档升级为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7月27日上午, 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太原召开,记者获悉,该博览会将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古董拍卖网携程旅游资讯网王丽坤影迷网天文学知识大全雪茄品牌专卖网火锅店加盟网官网世界奢侈名酒网桂圆龙眼网金牛座星座网平遥古城旅游攻略胡姓宝宝起名网空气净化器资讯网奶茶加盟网扬州早茶网海尔冰箱评测网
今日晋城新闻网-晋城市历史悠久,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东晋置郡,北魏置州,清置府,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诞生了刘羲叟、李俊民、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现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开化寺、程颢书院、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晋城市是国际花园城市、中国花鸦动画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黄河流域魅力城市。
今日晋城 88226.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