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11:51:39 | 浏览:116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期,山西省高平市发现一处北魏形制石窟群,该石窟群包括6处石窟,其中4处首次被外界所发现。经初步判断,该石窟群形成时间为北魏至唐中期,已有1500年历史,石窟造像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据了解,新发现的石窟群位于高平市丹朱岭西麓山脚下鹿宿村的沟谷中,石窟分别开凿在断崖或者巨石上。雕像题材主要有坐佛、立佛、胁侍菩萨、护法力士、供养人等,造像风格为北魏后期至盛唐时期,部分石窟局部尚存供养人题名。
据介绍,这次新发现石窟位地处太原至洛阳古通道以西,为近年新发现石窟中的佼佼者。从形制上看,反映了北魏后期从大同迁都洛阳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元素以及数百年间晋东南地区中古石窟文化的延续性,颇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目前,高平市将着手采取措施开展保护工作。
(总台记者 张说地 宋振兴 张晨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期,山西省高平市发现一处北魏形制石窟群,该石窟群包括6处石窟,其中4处首次被外界所发现。经初步判断,该石窟群形成时间为北魏至唐中期,已有1500年历史,石窟造像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据了解,新发现的石
近期,山西省高平市发现一处北魏形制石窟群,该石窟群包括6处石窟,其中4处首次被外界所发现。经初步判断,该石窟群形成时间为北魏至唐中期,已有1500年历史,石窟造像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据了解,新发现的石窟群位于高平市丹朱岭西
图为媒体记者合影留念(中国台湾网 叶春禄 摄)中国台湾网9月20日高平讯(记者 叶春禄)由山西省台办主办的以“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为主题,深化两岸青年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中华文化寻根之旅——走进高平感受炎帝文化”采风活动9月19日在山西高平
太行山西南边缘有一座近50万人口的城市冶铸、戏剧、潞绸、黑陶、泥塑、剪纸、刺绣、根雕都是她亮眼的标签这里是神农炎帝故里乡这里是长平之战古战场这里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这里是大美高平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称长平北魏至今称高平高平 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当中,解放军打得最艰难,最激烈的一战,莫过于高平围歼战。此战,仅仅是负责从敌后包抄的南集团部队,一下子就出动了2个坦克团超过200辆坦克装甲车,一出手就直奔越南高平省纵深地带。战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时任南集团总指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原创稿举办党史学习教育暨迎“七一”专题党课。人民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请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高平是如何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十四五”开好
炎帝故里 奋进高平之改革创新“三维”发力拓新局——高平市蹄疾步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从越来越便捷的政务服务到越来越完善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体系,从更有力度的产业扶持政策到更有温度的惠民政策,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成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近年来
炎帝故里 奋进高平之五彩农业“五彩”农业画卷新——高平市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高平,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羊头山下,神农炎帝在此点燃了中华农耕文明第一缕曙光。近年来,高平市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
“炎帝故里 奋进高平”系列报道之城市建设城市蝶变满目新——高平市奋力建设崇德向善和谐宜居文明之城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公园美丽宜人……春和景明,登高远眺,一幅天蓝、水清、地绿、宜居的美好画卷在长平大地徐徐展开,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
来源:人民网高平是一方如织似锦的秀美山川。群山环抱、丹水穿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出门见绿、开窗见景,自然造化赋予了高平无限的诗情画意。“近年来,我们致力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五大行动、三年攻坚’,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
高平全景图高平,炎帝故里,华夏古邑,古称泫氏,旧名长平。雄踞太行之巅,背靠三晋腹地,面对千里中原,地理位置优越,人文气息浓厚,文化博大精深。她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的活动地、五谷之源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千古一役长平之战的发生地、宗教交融古建遗珍的
【开栏语】5月12日(己亥年农历四月初八),第四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将在高平市炎帝陵广场举行。随着拜祖典礼日期的临近,与神农炎帝有关的话题成为人们热议和关注的焦点,让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至“炎帝故里”——高平。神农炎帝开天辟地、敢为
榆次老城是新建的一座老城,有新有旧,经过了拆迁、经过了修建,经过了开发,如今,成为人们的一个旅游、休闲、影视拍摄基地。曾经在榆次工作过,感受过榆次老城的春夏秋冬。01榆次老城的历史。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榆次古
忻州古城文庙、文昌祠、元遗山祠堂、泰山庙、明月楼、古钟楼等历史文化遗存富集。 高瑞峰 摄中新网忻州12月2日电 (高瑞峰)“校舍峥嵘,雄健九龙岗,规模好堂皇。舟山远列作屏障,马水环萦翠带长。山明水秀,人辈出扶家邦……”这首清代秀容书院校歌,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 山西吉县壶口瀑布,黄河流至此处,从20多米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图/图虫·创意-风物君语-临汾,中国与中国人的“老家”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