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域|泽州辨义

时间:2022-10-08 12:01:00 | 浏览:314

过年偶闲,翻看《泽州志》,发现明万历山西按察使李维桢为《泽州志》写的序里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感觉李公话里有话。现抄录于列位看官:“今天下州或隶府、或直隶司。直隶司者,县视州若府,州视府若僚,人情渐于势利。县隶州者曰:隶府者,州县一体也!吾何尽

过年偶闲,翻看《泽州志》,发现明万历山西按察使李维桢为《泽州志》写的序里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感觉李公话里有话。现抄录于列位看官:“今天下州或隶府、或直隶司。直隶司者,县视州若府,州视府若僚,人情渐于势利。县隶州者曰:隶府者,州县一体也!吾何尽以属礼事?若府曰:若与隶我者州一也,何不尽以属礼事?”顿时想到关于晋城与泽州的理解。

一、关于州

中国古代,把疆域划分为州。《汉书·地理志》序载:“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实际上,九州说仅是一种方位区域而已,因为没有设置政府和官吏,并未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划。

在中国行政区划中真正出现州,始于西汉武帝。《汉书·武帝纪》说,元封五年(前106)"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武帝用《禹贡》《职方》中的11个州名(冀、兖、徐、扬、荆、豫、幽、并、梁、雍、青),加上新开辟的边地“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两地置刺史部,设置刺史,分管一州。但仅为一官名,并无机构,更无固定驻所,也不用到任。东汉中平五年(188)改刺史为州牧,命朝中九卿任州牧,执掌一州军、政大权,州开始成为一级行政区实体。自此,中国的行政区划进入到州制的新时期,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州一直成为中国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今天的省,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

到了南北朝后期,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已十分混乱。《南齐书·州郡志》说“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面对这种局面,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罢天下郡”,实行以州领县的两级行政区划制度。隋炀帝于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实行郡县二级制。此时的州、郡是省一级区划。

唐高祖李渊统一中国后,一度改郡为州,恢复州领县制。天宝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又改州为郡,实行了16年郡领县制。因此,唐代与隋代一样,州郡两名,迭相改用。唐代的最高行政区划是道,贞观元年(627),唐太宗把全国划为10道,道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形成道、府(州)、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州则被降为二级行政区。

宋代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形成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当时,国都、陪都,皇帝诞生、居住和巡游过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都改置为府(同时也设有军,军始于唐,当时称军镇,属军事系统,多设在边区,只管军队不管民政,皆不辖县,相当于今天军分区,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在宋代,军则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军下辖县(泽州在唐曾属昭义军,宋改为忠昌军)。宋代的军、监有两类:领县的或不领县的。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都隶于路,但实际地位则要低于府和州;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或州。所以,宋代路级以下的区划单位有府一级(州、军、监)四类,县一级的区划单位有县(军、监)三类。

元代开始建立行省,并实行直隶制。省下辖路,形成省、路、府(州)、县四级制。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归省管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领县。归路管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不领县。

明初曾沿袭元代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领县,属州不领县。形成司(省)、府(州)、县三级制。

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和直隶州下领县(散州)。实行省、府(州)、县(州)三级制。

二、府、州异同

纵观中国历代地方政府的演变,州一级最为复杂,州始为省,后罢州为郡,降州为府,有人视州同府,有人视州若县。正因如此,明万历山西李按察使维桢才在序《泽州志》时,写下了那段生动的对话。

其实府、州是有区别的。

一是级别不同。顾炎武《日知录》说:“汉曰郡,唐曰州,州即郡也。惟建都之地乃曰府。”《玉照新志》曰:“(宋)太祖皇帝以归德军节度使创业,升宋州为归德府;太宗以晋王即位,升并州为太原府。……皆以潜藩拥麾之地也。沿至于今,无君不府。而狭小之处,如滁、和、泽、沁、郴、靖、邛、眉之类,犹以州名。又有隶府之州,特异其名,而亲理民事与县尹无别。”顾炎武《日知录》说:“县之隶州者,则既带府名,又带州名而其实未尝管摄于州,体统乖而名实淆矣。”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载:“洪武六年,分天下府为三等,粮二十万石者为上府,知府秩从三品;二十万石以下者为中府,知府正四品;十万石以下者为下府,知府从四品;后来一律定为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推官(正七品)。而知州(从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吏目(从九品)。清随明制,除知府为从四品,知州升为正五品外,其余不变。

二是治权不同。在唐宋两代,州的政府功能并未形成,而是以“军政府”形式存在。叶适说:“五代之患,专在藩镇。故置通判,以监统刺史而分其柄。命文臣权知州事,以轻其权。是宋初本有刺史,而别设知州以代其权。后则罢刺史而专用知州,以权设之名为经常之任,以京官临制州县,盖赵公开其端矣。”顾炎武《日知录》说:“宋时结衔,曰以某官知某府事,以某官知某州事,以某官知某县事,以此本非此府、此州、此县之正官。”

府者,一域之都会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府,都设有附郭县,俗称首县,负责管理府治所在地的民政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城区人民政府。譬如并州升为太原府设首县太原县、潞州升为潞安府设首县长治县、泽州升为泽州府设首县凤台县等等。

州有政府功能自元始,到明清固定下来。州(包括直隶州)没有附郭县,本州事由知州直接管理,直隶州也只是在行政级别上高配一级而领县。

三是编制不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载:“明每府设知府一人、佐官:同知、通判、推官各一人。下设政府组成部门:经历司,二人、照磨所,二人、司狱司,一人。共九个编制。州有两种,即直隶州和属州。直隶州设知州一人,佐官:同知(或判官)一人(有属县的不设同知而设判官),吏目一人,共三个编制,且无政府组成部门。清代,府只设知府一人,佐官设同知、通判各一人;直隶州设知州一人,佐官设州同(或州判)一人。”

四是儒学规模不同。明代儒学,府设学正一人,训导四人;州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明《会典》说:令在京学60人,在外府学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日给廪膳。”

三、再说泽州

明万历《泽州志》卷一方舆志:“按《说文》:‘潴水为泽’,郡逦倚太行、王屋……水鲜泓停。非渚水之谓也。缘汉河东郡有濩泽县,隋开皇初改建为泽州,蒙濩泽旧名故云。”此乃泽州得名始因。

泽州一名的变迁,总是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印证了历代中央政府区划政策。《泽州府志》卷五载:“秦置高都县,属上党郡;汉置六县,分属三郡:端氏、濩泽属河东郡,泫氏、阳阿、高都属上党郡,沁水属河内郡;晋孝武十一年慕容永分上党郡,置建兴郡(王怀中考证:郡治在今泽州县川底乡建兴村),后魏武帝贞君九年省建兴郡入高都郡(凤台县志:今县治);永安二年,罢建兴郡改为建州(治高都城),领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开皇三年,罢建州为泽州(治高都城),泽州一名自此始。隋大业三年,改泽州为长平郡(治丹川县,《隋书地理志》曰:长平郡,旧曰建州,……丹川,旧曰高都,后齐置。长平、高都两郡后周并为高平郡。开皇十八年改为丹川。泽州一名第一次被废),领丹川、沁水、端氏、濩泽、高平、陵川六县;隋恭帝义宁二年,改长平郡为泽州(泽州一名第二次启用,治丹川县)。”

《新唐书》载:“唐高祖武德元年,复置建州(泽州一名二次被废),六年废,又于濩泽县置泽州,领濩泽、沁水、端氏、盖城四县。三年,析丹川置晋城县以隶之。八年,复泽州(泽州一名第三次启用),徙治端氏。九年,省丹川盖城二县入晋城。贞观元年,废盖州徙泽州治晋城,领晋城、高平、陵川三县,天宝元年,重改泽州为高平郡(治晋城,泽州一名三次被废),领晋城、高平、陵川、阳城、沁水、端氏六县。肃宗乾元元年仍改高平郡为泽州(治晋城,泽州一名第四次启用)。元属晋宁路,中统元年置司候司,领晋城、高平、陵川、阳城、沁水、端氏六县,至元三年,省司候司,并省陵川入晋城县,省端氏入沁水县,三十一年复置陵川,以泽州领晋城、高平、陵川、阳城、沁水五县(《凤台县志》:北魏高都、齐周建州、隋丹川、唐晋城,统在今治。又云:汉高都故城非今高都村也)。”

明洪武元年(1368)以省晋城入泽州,州县合并,隶平阳府(实际上是降泽州为散州)。九年,改直隶州,属冀南道山西布政司,领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四县。清雍正六年(1728),奉旨升为泽州府,泽州本州改置凤台县,统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五县,府治凤台,府衙原本东迁新建,因财政困难而搁置,留下一个“府城”村。民国3年(1914),全国废府,撤泽州(泽州一名第四次被废),改凤台县为晋城县,隶山西省五专署。1950年后,属长治专员公署,文革后改为晋东南行政公署。1983年,改晋城县为晋城市(县级)。1985年,撤销晋东南行政公署,分设长治市、晋城市(地级),析晋城市(县级)为城区(县级)、郊区(县级),统辖城区、郊区、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六县(区)。1997年,改晋城郊区为泽州县(泽州一名第五次重用)。

四、泽州的地域

从泽州得名至今,或以郡代州,或以州隶府,或升州为府,或直隶于省,四废五兴。但在清雍正六年(1728),奉旨升为泽州府前,“泽州本州”的国土面积一直是晋城县的本土面积。旧志一直称“以州领县”,直到升州为府后,府志才理直气壮地用了“统五县”的话,较为含蓄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泽州志》在分述五县概况时皆以州与其它县并列:“本州”编乡四、都一十八、里一百七十有一。径一百三十里,广一百六十里。东抵陵川县界七十里,南抵河南河内县界一百一十里,西抵阳城县界六十里,北抵高平县界六十里。《凤台县志》也是以泽州的历史作为自己的历史传承记载:东西一百里,南北一百六十里。东至峰头村,距城五十里,接陵川县界;西至周村镇,距城五十里,接阳城县冯村堡界;南一至大口碗子城,距城一百里,接河南河内县斜石坡界;北至周篡村,距城六五十五里,接高平县界。分四乡、二十都、一百七十一里(在城曰坊,在关曰厢),后并为一百五十一里。1985年,将30个乡镇中城关、北石店、西上庄、钟家庄等4个乡镇分设为城区后,郊区乡镇数量占98.7%,国土面积仅占93.2%,基本上承续了晋城县的主体。况且,历史上,建州、泽州、凤台、丹川、晋城、互为省析,互为府郭,互为治所。或州夺县名,或县夺州名,实为一体。正如《凤台县志》凡例七所云:“泽地从古为国郡,为州县,为军,为路,易代沿革不一,加以六朝分据,五代战争,随时异名,必详加厘订绘表,方可明晰。至别界分疆,总以县境统辖为率,不得牵引他邑。”由此可见,“泽州本州”实乃一县矣。

曾有人说将郊区改为晋城县或者凤台县等,就像长治市之长治县,大同市之大同县一样,实为两全其美。其实,在区改县之初,都曾经考虑过。但民政部说市县同名不符合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全国不能有相同的县名,一省不能有相同的镇(乡)名,对于历史上形成的市县同名,要在有条件时逐步改名。

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说:“泽州是个好名字,有文化,有内涵,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地名被激活,重新走上历史舞台,是个好事。”

作者:杨同友

来源:方志山西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资讯

涉案资金1.3亿元!泽州警方打掉一“洗钱”犯罪团伙

近期泽州公安打掉一个为电诈分子“洗钱”的犯罪团伙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扣押手机78部银行卡283张涉案资金1.3亿元近期,泽州公安民警通过线上梳理异常资金流银行卡,线下摸排活动圈等工作,发现段某存在“洗钱”行为。经连夜蹲守,民警在巴公镇当场抓

山西泽州县发现一例初筛阳性,系外省返晋人员

来源:晋城发布山西泽州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 7月9日晚,泽州县在高铁东站开展第一落点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一名核酸检测初筛阳性(CT值>35)。接报后,市县两级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全面开展流调排查、核酸采样和隔离管控。该人员为

山西泽州: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1小时后落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超 王志堂 通讯员 樊栋林醉酒驾车致1人死亡1人受伤,没有采取救助措施反而驾车逃逸。案发1小时后,警方最终将其抓获。山西晋城泽州公安交警日前通报“4.27”道路交通事故侦破情况。4月27日20时许,泽州公安交警大队接市

转型出雏形,泽州要先行

3月15日上午,县能源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局四楼会议室集中收听收看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转型出雏形”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誓师大会》现场直播。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誓师大会发出了向“十四五”冲刺的最强音,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态度坚决,我们一定牢记

这里就是泽州

这里是泽州!谨此向建党99周年献礼巍巍太行勾勒出你的轮廓,涛涛丹河养育了你的儿女,山峦形胜,河流九曲,造就了你独具一格的风景。北望京冀、俯瞰中原,这里有中华文明的血脉,地藏瑰宝,栉风沐雨,这里有华夏文明的基因。崇山叠嶂,沁河流经,像是飘落在

泽州县召开处级领导干部会议

12月25日,泽州县召开处级领导干部会议。泽州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军主持会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韶华宣读了任职文件,宣布张崇、张翀两位同志任县政府党组成员、提名副县长人选(挂职一年)的决定,宣布许云发同志任晋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巴公园区事业

泽州的这些民俗文化,每一个都大有来头

在泽州的三分秀色中一分归风景一分归古建还有一分就是这里的民俗文化了关于泽州的民俗文化你知道多少呢?今天跟着小编来一场泽州民俗之旅吧01大阳传统手工制针技艺手工制针技艺泽州县大阳镇曾被誉为“九州针都”,明朝时期,当地冶铁业发达,手工制针达到鼎

泽州县----名称历经一千四百余年不变

晋城市政区图在行政区划当中,州是县的上一级单位,州和县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县名中还有州呢?山西省泽州县就是这样一个带州字的县。泽州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最南麓,晋豫两省交汇处,自古为三晋通向中原的要冲,史称“河东屏翰

泽州县——古韵泽州

翻开泽州的魅力画卷山水间的诗意,砖木中的古韵太多的好风光跃然眼前漫步其间触摸时间痕迹,静心聆听山风涧语随景而行或初识,或熟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泽州”徜徉古韵山水间,漫步大院商宅里,穿越千年往事中轻轻的一瞥,你便会深深地爱上这方水土古韵泽

山西泽州:一条路一元钱一颗心

奔驰中的泽州“一元公交”。泽州公交改革,非同寻常。泽州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太行山最南端,辖17个乡镇599个行政村(含社区),全县总人口53万人,是久负盛名的“煤铁之乡”。泽州县域环绕晋城市区,两者关系犹如鸡蛋清和鸡蛋黄。长期以来,泽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海康威视股票茶具百科网昆仑山游玩攻略生肖鸡运势网青岛旅游网美丽说团购网物联网技术交流网黄晓明影迷网于氏取名宝典美利达自行车UFO飞碟探索网稻城亚丁游玩攻略奢侈品二手回收网PS抠图网阿玛尼奢侈品
今日晋城新闻网-晋城市历史悠久,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东晋置郡,北魏置州,清置府,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诞生了刘羲叟、李俊民、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现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开化寺、程颢书院、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晋城市是国际花园城市、中国花鸦动画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黄河流域魅力城市。
今日晋城 88226.cn ©2022-2028版权所有